实力传播是什么意思?中国软实力在欧洲传播知多少?

时间:2022-08-20

2021年4月,欧洲智库中国研究网(The European Think-tank Network on China,简称“ETNC”)发布《中国的软实力在欧洲:进入艰难时刻》(China's Soft Power in Europe: Falling in Hard Time)的年度报告。此报告阐述了中国软实力在欧洲的发展现状。ETNC报告从区域国别研究视阈出发,分析了中国软实力在欧洲的发展成效。报告由19章构成,其中包括欧盟27个成员国中的16个国家视角的分报告,1个英国视角的分报告以及1个欧盟视角的分报告,另外还有1章专门介绍中国在欧洲发展软实力的多种路径。

  ETNC报告界定中国的软实力是指“中国政府通过吸引或劝说,而不是通过胁迫或收买的直接干预手段来影响外国行为者的偏好和行为的能力”。ETNC报告认为,中国在欧洲发展软实力主要通过三种路径:第一,宣传中国语言和文化,加强教育和科研交流;第二,开展经贸合作;第三,通过社交媒体发布政治信息。

  根据ETNC报告的研究结论,中国软实力在欧洲的发展状况可以大致概括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无需发展”模式:奥地利、匈牙利、波兰、葡萄牙和斯洛伐克

  报告指出,在这些国家,中国虽然没有成为公众与媒体关注的焦点,但中国与各国政府和政治、商业精英保持了良好关系,中国软实力在这些国家的发展虽然比较有限,但也似乎达到了较佳状态,中国不需要开展具体的软实力发展战略。

  二、“损害—控制”模式:意大利、希腊、西班牙

  报告指出,在这些国家,政治精英和公众对与中国合作有着相当大的兴趣,尤其是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中国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但是随着政治精英和公众观念的改变,中国经济实力所带来的次级软实力效应正在逐渐消退。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政府不断作出努力,开展“口罩外交”与“疫苗外交”,虽然这些国家对中国态度的总体趋势仍然是积极的,但也愈来愈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

  三、“警惕—下滑”模式:德国、拉脱维亚、荷兰、罗马尼亚、英国、欧盟

  报告指出,在这些国家或区域,虽然中国的经济吸引力依然强劲,但却越来越被视为地缘政治竞争的结果,中国软实力遭遇直线下滑。这些国家对中国政治问题表现出了越来越消极的态度,对中国的怀疑和警惕程度明显上升。

  报告特别指出,欧盟是对中国软实力持“怀疑和警惕”心态的典型代表,因为它在不断强调中国地缘政治野心带来的危险。中国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宣传活动在欧盟机构内部引发了一场激烈的辩论,质疑“口罩外交”背后的政治意图,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约瑟夫·博雷尔对中国的“慷慨政治”发出警告,呼吁欧盟做好准备,在“全球叙事之争”中进行“影响力之争”。

  四、“无效发展”模式:捷克、丹麦、法国、瑞典

  报告显示,这些国家对中国持有强烈的负面认知,中国在这些国家所作出的软实力发展努力被视为无效。这些国家对中国的负面认知主要是基于对中国政治制度的看法,同时也与新冠肺炎疫情有关。不管是在推特还是在新闻媒体采访中,中国官员一直非常积极地试图平息有关香港、新疆、华为、5G和新冠肺炎疫情问题的批评,但适得其反,反而加重了这些国家对中国的批评。

  报告的结论表示,中国对欧洲实施了全面积极的沟通战略,通过包括社交媒体在内的多种方式进行传播,涵盖了广泛的目标受众,中国希望在欧洲树立正面形象,但由于受中国国内政治体制、新冠肺炎疫情以及中美战略竞争等影响,欧洲国家普遍认为中国表现出一种愈来愈“强势”的姿态,并从地缘政治、经济公平性以及规范层面对中国形象进行了质疑,认为中国在欧洲发展软实力的努力陷入困境。

  从ETNC报告中可以发现,大部分欧洲国家对中国的认知存在明显误区,充斥着对中国的误读与偏见,对中国提升软实力心存疑虑与警惕,愈来愈将中国视为竞争性对手。就当下中国软实力在欧洲的发展而言,欧方对中国的认知与态度既是欧洲自身遭遇发展困境以及中国日益发展对欧洲冲击的结果,也与外部因素如美国影响有关。由于中欧政治制度、历史文化传统以及价值观等不同,中欧双方在意识形态领域常常遇到分歧。虽然分歧不可避免,但我们应当努力作出回应,避免欧洲国家在对中国的错误认知中越走越远。中欧需要加强政治对话、经贸合作、文化交流以及国际合作,特别是在民主、法治、人权、自由等国内政策问题和存在分歧与冲突的重大国际政治问题上加强沟通对话,增信释疑。

  大部分欧洲国家对中国的认知存在明显误区,反映出在西方话语主导的全球传播背景下,中国话语在欧洲乃至在全球的传播面临着巨大阻力,如何冲破西方话语的封锁是当下中国亟需关注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外传播工作,中国应努力打造不同于西方话语的传播体系,以中国特色为基础对西方国家讲好中国故事、宣传好中国形象。就国家叙事战略顶层设计而言,议题设置的调整是重点考虑之事,将中国故事与全球叙事有机结合,在传达我方价值观与立场的同时,也要考虑欧洲民众的心理,从而让对方更好地理解中国国情和中国语境中行为的正当性与话语的合理性;同时,加强中欧媒体界的沟通,相互了解、相互鼓励,努力将认知逆差降至最低。此外,民间外交也是改善中欧双方认知的着力点,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通过“百姓话语”来促进民心相通,增进认知,从不同角度与不同领域了解彼此,化解误区与矛盾。




网站地图